JCP:睡眠呼吸暂停与自杀倾向

核心发现


本项纳入超过4万人的全国性调查数据分析显示,睡眠呼吸暂停与自杀观念及自杀计划显著相关,且上述相关性在调整抑郁等协变量后仍具有统计学意义。

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年来,有关睡眠障碍与自杀相关性的研究证据逐渐增加。研究者发现,睡眠紊乱与自杀的相关性独立于一些常见中介因素(如抑郁)而存在。另外,睡眠障碍不仅与自杀倾向的存在与否有关,甚至与其变化轨迹存在相关性——针对自杀死亡者的研究显示,相比于无睡眠障碍者,病历中有睡眠障碍记录的患者自杀发生得更早。


然而,现有研究同样存在局限性,如主要研究对象仍是一般性的睡眠紊乱及失眠,针对其他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目前探索得仍不够。事实上,睡眠具有多维度的性质,失眠与睡眠相关呼吸障碍在病因学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很多人看来,睡觉“打呼噜”是“睡得香”或睡眠质量高的表现,进而可能忽视其对躯体及精神的消极影响。


研究简介


一项12月19日在线发表于J Clin Psychiatry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的一组研究者对2014年美国全国药物使用及健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二次分析,旨在基于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全国性样本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与自杀相关转归的相关性。


简言之,本项分析共纳入了40,149名18岁及以上美国居民,获取了这些受试者在过去12个月内的睡眠呼吸暂停及自杀观念、行为、计划、未遂的情况,并在充分考虑社会人口学、抑郁、总体健康状况、镇静助眠药滥用等混杂因素的情况下,对睡眠呼吸暂停与自杀倾向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表1 睡眠呼吸暂停与各种自杀转归的相关性(Bishop TM, et al. 2017)


结果显示,2.9%(n = 1,155)的研究对象报告存在睡眠呼吸暂停,这些个体在过去一年内存在自杀观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的比例分别为9.7%、3.4%和1.0%,而上述数字在无睡眠呼吸暂停中分别为4.9%、1.4%和0.7%。此外,报告睡眠呼吸暂停者在过去一年内存在躯体共病的比例更高,如心脏病、高血压、卒中及糖尿病,体重指数(BMI)较高,存在抑郁发作及物质使用障碍的比例也更高。


未调整混杂因素时,睡眠呼吸暂停者存在自杀观念(OR = 2.08; 95% CI, 1.70–2.54)及自杀计划(OR = 2.38; 95% CI, 1.71–3.31)的比例为对照的两倍以上。在考虑自杀相关协变量,如年龄、性别、种族,以及过去一年内的物质使用障碍、自评健康状况、镇静助眠药的滥用、抑郁发作、心脏病、高血压、卒中、糖尿病及BMI等因素后,睡眠呼吸暂停与自杀观念(OR = 1.50; 95% CI, 1.18–1.91)及自杀计划(OR = 1.56; 95% CI, 1.08–2.26)的相关性仍有统计学意义,但与自杀未遂无显著相关性,如表1。


另外,过去一年的抑郁发作是自杀观念、计划及自杀未遂最强的预测因素。


结论


本项研究存在一些局限之处,如睡眠呼吸暂停主要依靠患者自我报告,而非多导睡眠监测,进而可能导致漏报。然而,基于现有结果,患者自我报告的睡眠呼吸暂停与自杀观念及计划显著相关,且在调整了众多混杂因素后仍成立。尽管在临床实践中面对“打呼噜”的患者,我们或许无需草木皆兵,但若能提高警惕,以此为线索察觉其他的危险征象,或许能创造出很高的临床收益。

 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 http://www.chinazglab.com/ 

上一篇: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二代测序应该成为临床常规吗?
下一篇: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肝细胞癌变风险有多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