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掌握老年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的选用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老年人的常用药物之一,老年人共病多,常多重用药,药物间相互作用机会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老年患者如何科学、合理应用PPI也尤为重要。


老年人应用PPI的适应证有哪些?


消化性溃疡

胃食管反流病

急性胃黏膜病变(包括应激性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等)

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与抗菌药物等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Hp)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糖皮质激素(GCs)相关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

医源性或理化因素所致的上消化道黏膜损伤

慢性非萎缩性或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简称慢性糜烂性胃炎)

功能性消化不良


老年人应用PPI的安全性如何?


PPI是目前公认的治疗酸相关性疾病最为有效的药物,该类药物总体安全性良好。一般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腹泻、恶心、胃肠道胀气、腹痛、便秘、头晕等,发生率在1%~5%之间,老年人发生率略高。这些不良反应通常较为轻微,为自限性。近几年PPI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备受关注,且仍存在争议。坚持个体化原则,认真权衡PPI治疗利弊,正确掌握PPI的适应证、剂量和疗程,不仅可将其风险最小化,而且可降低医疗费用。


1. 骨质疏松与骨折:长期应用PPI并不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风险,不应影响长期应用PPI的临床决策。但老年人本身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高发人群,PPI强力抑酸后影响钙吸收,长期钙吸收不足将引起血钙浓度降低,刺激甲状旁腺素释放,继而促进破骨细胞介导的骨质吸收,诱发或加重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3年5月发布通报警告:长期使用较高剂量PPI可使骨折风险升高,尤其是老年患者,要求医生处方PPI时应考虑低剂量、短疗程的治疗方式。


2. 肺炎:PPI的长期应用,使胃内长期处于低酸状态,对细菌的灭活作用下降,从而使胃内处于有菌状态。当发生生理性或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时,或实施治疗性干预时(如鼻饲管、气管内插管等),含菌胃内容物会反流至咽喉部,随之误吸入肺,从而导致肺部感染。老年人是肺炎的易感人群、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发人群,也是实施治疗性干预最多的人群,且老年人吞咽协调功能减退,较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因此更应尽量避免大剂量、长期应用PPI,以免影响胃酸对胃内细菌的廓清作用。


3. 肠道感染:长期应用PPI,胃内pH的升高,胃酸屏障功能降低,胃内细菌定植和肠道菌群过度生长,使患者腹泻的发生率增加。对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或有慢性基础病的老年患者,应权衡长期PPI治疗的获益和风险,当患者有致命性的肠道感染,而没有紧急抑酸治疗的适应证时,应中断PPI治疗。


4. 缺铁性贫血:食物中的铁为三价铁,需在酸性胃液(pH<3)中还原为二价铁,才能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中被吸收。长期服用PPI抑制胃酸分泌,影响铁的吸收,导致铁缺乏,进而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对长期服用PPI的患者出现不能解释的缺铁性贫血时,应考虑到PPI所致的可能性,如不能停用PPI,建议补充铁剂,纠正贫血。


5. 维生素B12缺乏:胃酸及胃蛋白酶将维生素B12从饮食中的维生素B12-蛋白结合状态释放出来,使之与壁细胞生产的内因子结合,最终被回肠末端吸收入血,故胃内酸性环境是维生素B12吸收的重要条件。长期应用PPI抑制胃酸,可能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而老年患者维生素B12缺乏或储备不足较为多见。故对长期使用PPI的老年患者,特别是全身营养情况较差者,可以检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如缺乏应及时补充。


6. 低镁血症:对于需要长期PPI治疗的患者,特别是同时服用地高辛或其他可能导致低镁血症的药物(如利尿剂)的患者,可考虑在开始PPI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血镁浓度测定,并在治疗期间定期检查。当低镁血症患者在增加镁摄入仍不能纠正时,建议停用PPI。尽管该不良反应较为罕见,但考虑到PPI的广泛应用和低镁血症的严重后果,临床上仍应引起高度重视。


7. 胃底腺息肉:胃底腺息肉是胃内最常见的息肉,应用PPI1年以上,其发生风险是不用PPI患者的4倍。胃底腺息肉均为良性,停用PPI后可以退化、消失。


PPI与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氯吡格雷与PPI—样为前体药,且都主要通过CYP2C19代谢,二者同时应用将产生竞争抑制,影响氯吡格雷的疗效。如果正在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必须使用PPI,应考虑使用不会产生明显相互作用的PPI,如泮托拉唑等;或者正在使用PPI的患者,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避免选用氯吡格雷。但国内外也有研究结果提示,PPI与氯吡格雷联用并未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这些研究结果得到有关指南的认可。


如何为老年患者合理选用PPI?


1. 严格掌握适应证:应做到不超适应证用药;当用作诊断性治疗时,由于PPI亦可缓解某些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症状,要警惕服用PPI掩盖症状、延误其诊断,应及时行胃镜等检查,早日明确诊断。


2. 掌握合适的剂量和疗程:不同适应证,对胃内pH值有不同的要求,据此选择对应剂量的PPI;根据适应证,严格控制PPI应用的疗程;尽量避免大剂量(加倍标准剂量或以上)长时间(6个月或以上)应用PPI;维持治疗时,一般采用标准剂量或标准剂量的半量。


3. 选择合适种类的PPI:目前常用的5种PPI对老年人都是安全有效的,近期(2周)疗效稍有差异,但4周以上的疗效基本相同,常见不良反应轻微,严重不良反应少见。由于代谢途径和药代动力学的差异以及受CYP2C19多态性的影响,5种PPI仍有一些差异,同时考虑到老年人因多种疾病并存而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因此,老年人宜优先选用与其他常用药物相互作用较少的PPI,如泮托拉唑、雷贝拉唑。


4. 选择合适剂型的PPI:对吞咽困难的老年人宜选用含肠溶颗粒或含多微粒胶丸的胶囊、片剂或颗粒剂,可将胶囊内容物、药片(置于温水中溶解,但不能咀嚼、研磨)或颗粒剂放在温开水中、酸奶中或糊状食物中服用,也可以放在流汁中鼻饲。口崩片(Oro-Dispersible tablet,目前兰索拉唑有该剂型)置于舌上即可崩解,不需饮水就能咽下,而且药代动力学和疗效不变,这种剂型特别适用于身体虚弱和吞咽困难的老年人,提高老年人服药的依从性。


5. 正确的服药时间:由于PPI是前体药,经代谢生成的活性产物作用于活化的质子泵才能取得最佳抑酸效果,晨起时壁细胞上新生质子泵最多,进餐使其活化,因此,PPI应在早餐前0.5~1h服用,若每天服用2次,另1次应在晚餐前0.5~1h服用。


6. 重视PPI安全性监测:PPI的严重不良反应及长期应用的潜在不良反应虽然少见或罕见,但对老年患者仍应保持警惕。一是重视临床监测,及时识别和处理各种并发症;二是实验室监测,如定期监测骨密度、血骨代谢指标、血清铁、血红蛋白、血维生素B12及血镁水平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停用PPI。

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 http://www.chinazglab.com/ 

上一篇:凝血指标那么多,到底要看哪一个?
下一篇:综述: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