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
如何应对“潜伏”高手——糖肾和糖网

师出同门的“难兄难弟”


眼睛与肾脏分属于不同的器官,貌似没什么关联,但实际上,两者的关系非同一般。糖尿病肾病(简称“糖肾”)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就像是一对形影不离的“难兄难弟”,往往同时或先后出现在同一位病人身上。这是因为,“糖肾”与“糖眼”同属于微血管病变,并且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以高血糖为主的代谢紊乱。


令人生畏的“健康杀手”


“糖肾(DN)”与“糖网(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病人肾衰和失明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1型糖尿病患者“糖肾”的患病率为30%~40%,2型糖尿病患者“糖肾”的患病率为15%~20%。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高速增长,糖尿病肾病在我国许多地区已逐渐取代慢性肾炎成为慢性肾脏病的首要病因。“糖肾”是1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是2型糖尿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在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至少有2/5是由糖尿病肾病造成的。


视网膜微血管长期暴露于高糖环境中,容易发生渗漏、出血及增殖,从而导致视网膜病变,引起视物模糊、眼前黑影,甚至失明。糖尿病病人失明的风险比非糖尿病病人高10~25倍,糖尿病病史越久、血糖控制得越差,“糖网(DR)”的发病率越高。据统计,病程≥10年时,55%的糖友发生“糖网”;病程≥15年时,70%的糖友发生“糖网”;病程大于20年的患者中这一比例将超过90%。


早期筛查,让“潜伏高手”无处藏身


“糖肾”与“糖眼”堪称是一对“潜伏”高手,在病情早期阶段,患者往往没有什么症状,它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害人于无形。而一旦患者出现身体浮肿、视力障碍,则病情往往已进入中晚期。此时才开始治疗,充其量是“亡羊补牢”,疗效会大打折扣,病情已无法逆转。


因此,从预防的角度出发,一旦确诊糖尿病,无论患者有没有症状,均应常规检查眼底及尿微量白蛋白,此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每半年到1年复查1次,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干预,从而大大减少糖尿病人失明或肾衰的发生率。


及早下手,防患未然


无论是“糖肾”还是“糖网”,都应强调早期干预,因为一旦进展到晚期,病情将不可逆转,最终等待患者的只能是透析、肾移植或失明的结局。由于糖代谢存在记忆效应,因此,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对预防将来发生微血管并发症至关重要。在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通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可使相当一部分患者病情逆转,甚至完全恢复正常。


一石双鸟,联防有道


由于“糖肾”与“糖网”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因此,两者的防治原则也大体相同,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发现,早期严格控制“三高”,虽然可以明显降低“糖肾”及“糖网”的发生风险,还不足以完全阻止糖尿病微血管事件的发生,此即“微血管剩留风险”。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加用羟苯磺酸钙等微血管保护剂,可以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微循环,减轻微血管渗漏及增殖,有效阻止和延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从而较好地解决“微血管剩留风险”问题,这就是目前早期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3+1”模式,即“降糖、降脂、降压+微血管保护剂”。当然,对于中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要及时给予相应的专科治疗,如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切割治疗等

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 http://www.chinazglab.com/

上一篇: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记住这些原则
下一篇:幽门螺杆菌如何“躲避”免疫反应
分享到: